雅典紀行
衛城Acropolis與帕德嫩神廟

作為現代希臘的首都,雅典是個隨處可見古蹟的大城市。現代化的腳步沒能掩住古文明的風彩,反倒由於眾多古蹟的質感和豐富的意涵,讓現代化的建築顯得有點相形見絀。

宏偉的公共建築,總成為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象徵。紐約有自由女神、法國有羅浮宮和艾菲爾鐵塔、羅馬有大競技場。和這些建築所不同的是,代表雅典的雅典娜神廟(Parthnon),在西元前447年就已經確立了它的地位,並且屹立至今,成為西方列柱建築的代表。

座落於雅典衛城上,建於西元前440年左右的帕德嫩神廟,有一段小插曲:當時雅典剛戰勝了強盛的波斯,聲名大振,成立了提洛同盟,將取自各國的黃金存放在提洛島上,作為共同基金。當年主政的柏理克利斯卻挪用這筆公款,為雅典建造了這座帕德嫩神廟。為了這項計劃,幾乎把全希臘世界頂尖的專家都找來工作,不只是建築師、畫家、雕塑家、木匠和石匠,還包含政治家、數學和哲學家。經過許多激烈的討論和爭辯,神廟的設計在極挑剃的情形下定案,線條和比例都十分洗練,不容有一點瑕疵。

當微風吹過纖細的廊柱,就彷彿歡快的手指正彈奏一架豎琴”希臘的列柱建築一直是建築師及設計師的靈感泉源

和所有優美的希臘雕像一樣,帕德嫩神廟是用堅硬的大理石建成,但是經過設計師的巧思,整座建築一點都不讓人覺得沉重。工程品質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,仍屬一流。譬如:神廟所有的巨大石柱都是向內傾斜,而非互相平行。如果它們都平行,會讓人產生它們都向外彎的錯覺;所以設計師以一英哩的高度作為交會點 ,每根石柱都向內微傾,使得神廟看來更為穩重而鞏固。古代的建築師又研究出來,大型建築的地基如果完全水平,也會使人產生扭曲的感覺,因此神廟的地基是中間最高,沿著和緩的曲線向四週低伸。廟基的石磚重達數噸,卻間不容髮;巨大的廊柱吸引所有人的目光,但不管在哪一個角度眺望,帕德嫩神廟都和周遭的景緻和諧共存。

歷史帶來的災難,即使神廟也不能免除。當年廟中所供奉的雅典娜神像,是由希臘最偉大的雕塑家菲迪亞斯所設計,高十二公尺,由象牙及黃金打造,後來卻被運到君士坦丁堡而下落不明。神廟本身在鄂圖曼土耳其人統治希臘的時期,被軍隊當成火藥庫和營舍使用,來犯的威尼斯軍隊一砲打中火藥庫,神廟的中段被炸成碎片,至今仍無法完全修復。建築本體的許多雕飾,在十七到十九世紀的歐洲考古收藏熱潮中,和各文明古國的許多古蹟一樣,被英、法、德國人陸續搬走。上焉者作為公共館藏,下焉者充實私人府庫。這些令人婉惜的事實,在親身造訪時感觸尤深。遊客只能在神廟後方的博物館內,藉著殘留的片段,憑弔當年的榮景。不知有沒有可能經由一次全球性的古蹟復原計劃,讓飽受劫掠的文明遺址都能回復其完整的面貌,相信將能給已經迷失在物質文明的人類更多的啟發。

Plaka

青石街道的Plaka區,是雅典衛城山腳下最迷人的地區。跳蚤市場的店鋪裡,滿是奇奇怪怪的貨物。銅壺的光亮、陶瓶的雋永、銀器的細緻和石像的莊嚴,你總得一再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才能全身而退。各具風貌的露天餐廳,每個都讓會你想停下來坐坐,有的是濃郁的希臘咖啡,和用蜂蜜、核桃做的糕餅。放太多橄欖油,是大多數外國人對希臘菜的印象,但這裡的甜點保證是一流的。四處可見被圍起來的古蹟遺址,錯落在民宅和大小旅館之間,筆者住的旅館旁邊,就有一個大院子,裡面是一座十二世紀建的東正教教教堂,裡面點滿了白色的細長臘燭,身著黑色長袍的教士在金黃色的燭光裏,用拉丁文唱著比教堂歷史還要久遠的頌歌。院子裡有個大窟窿,裡面是比頌歌更古老的石柱、石牆,天曉得那些是甚麼。但是如果你夠用功,總可以在研究這些古蹟的過程中得到快樂。

劇場

雅典的夏天很熱,拜訪帕德嫩神廟的最佳時間在早晨還不太熱的時候,儘管如此,傍晚別忘再上衛城的小山一趟。除了在小丘上欣賞日落和滿城燈火之外,神廟腳邊的半圓形古劇場也在這時開放。雖然在各類節慶時這裡會有許多高水準的節目,但是推薦您到此一遊的原因,倒也不因為表演一定有甚麼特別。事實上,經過一天的興奮遊玩,筆者是邊睡邊看當晚的樂團演奏的。但是,坐在劇場裡所看到的景象,卻是我希臘之行最難忘的回憶之一:金黃色的燈光照亮古老的舞台石壁,皎潔的明月莊嚴地從神殿後方升起,照亮千年如一日的雅典古城。在這足以醉人的景象裡,表演甚麼都已經不重要了。

Pireaus

庇瑞爾斯是和雅典唇齒相依的天然良港,自古就十分興盛,傳統市場和海軍博物館都很值得一看。在歷代內戰如伯羅奔尼撒戰爭、抵禦外侮如波希戰爭之中,以庇瑞爾斯為基地的希臘海軍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
它是航向愛琴海的出發點,我們將從這裡出發,航向閃閃發光的愛琴海,看看到底是甚麼原因,讓那麼多人到了希臘的小島之後就不想離開...............

Michael

回到目錄